冬至,意味著一年中最冷天氣的來臨,同時也在傳達著春天腳步的臨近。金玉心理咨詢師培訓學員們的《關系的評估與修復》讀書會在歡笑和熱氣騰騰餃子的陪伴中,進入了共同探討的學習旅程。
姚姓組員最有感觸的是184頁:促發(fā)對話――讓家人自已交談起來。
――促發(fā)對話不但讓家庭治療師有機會觀察、評估家人的自然互動,還可以制造機會,讓家人平時無法說出口的不滿,或是沒機會表達的情感表達出來,使得家人對彼此的看法開始轉變,關系得以修補。所以除了評估家人互動,促發(fā)對話也是修補關系的重要工作方法。
她用學習后自己在生活中運用的實例,分享著自己的思考和體會,在面對共同學習的組員們提出問題進行回答的過程中漸漸的找到了讓自己更加成熟的應對方式。
章姓組員最有感觸的是191頁,新手家庭治療師的夢魘。
當面對在咨詢室中激烈的爭吵的家庭時,麥克懷特的回答是:“謝謝你們讓我看到你們在家里的狀況,現在我想談一談關于XX的議題”。――咨詢師有時看到爭吵不是你處理的焦點時,你可以優(yōu)雅地繼續(xù)根據你的地圖去工作,
但對于另外的家庭處理的方式卻有可能全然的不同,米紐琴導師說:“家人帶著一個已經習慣的僵局來,治療師要設法讓家庭失衡,來創(chuàng)造改變的機會”。換句話說:米紐琴不但不介意家人的沖突,甚至把沖突視為一個創(chuàng)造改變的機會,主動制造家人間的沖突。
家庭治療師不妨記得,沖突不一定是壞事,不一定具破壞性。
家庭治療時什么時候陪伴家人,將爭吵變?yōu)榧ち业臏贤?,什么時候要幫助爭吵的家庭踩剎車,避免事后三方(當事人雙方及咨詢師)都后悔,這真的是要在實踐和學習中不斷的探索。
翟姓組員最有感觸的是181頁,進入家人的位置發(fā)言。
看到趙文滔博士在與來訪者的對話中自然的跨越過來訪者困擾的結果,而是客觀的描述這樣的結果經歷了什么樣的心路歷程。四句話,分清了母親與孩子在所面對事件上的責任劃分,說明了母親由于錯位的愛而不自覺的越位保護,從而帶來自己現在的困擾。這是如何做到的呢?正如趙博士書中給我們的法寶:如果能學會隨時進入案主的位置發(fā)言,治療師無論如何直白的面質,聽起來都會像愛之深、責之切,因為關心對方,為對方好而必須提醒對方,自然容易被案主接受。
如何做到說出來一句話,會讓一家人都聽到,有構建還都愿意聽,這是需要不停的努力學習的部分。
蔡姓學員最有感觸的是201頁,看見華人文化中的豐富情感。
――如果我們能不拘泥于一套固定的表達,同時相信華人家人間也存在對彼此深刻的情感,也許我們就會在許多不經意的地方,驚喜的發(fā)現家人間豐富的情感,然后協(xié)助家人讓情感在他們之間重新流動。這樣的片刻,是家庭治療師最有成就感的時刻,會覺得自己是貨真價實的助人者,對這個世界有一點貢獻。
不同的文化背景,帶來了個體表達情感的行為方式及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這個不同使得太多原本有愛的家庭卡在了生活的某一個階段,愛流涌動,卻彼此被困在自已已經熟悉的獨島上無法感受。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用咨詢師的眼光去看,去思考,找到并為來訪者塔起那個走出孤島的橋梁。這只是咨詢師要做的第一步,更艱難的任務是如何陪伴和支持來訪者邁步,促使他們愿意走入情感的流動中,感受那份從沒有過的溫暖,是我們不斷面對的,需要歷練才能跨越的課題。
期待1月10日和11日在金玉心理與五位國內婚姻家庭治療頂級導的相遇,聆聽中讓我們不斷的在探索中成長。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