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8 11:12:56 點擊數(shù):
晚報鏈接:http://wb.sznews.com/html/2014-01/18/content_2758346.htm
孩子踩在櫈子上的現(xiàn)象很多見,有時在家中、有時在公共的場所。但無論在那種場合之下,這都是一種非正常的行為,家長都要給予相應的行為指導,但恰如其分的指導就要建立在對孩子行為背后動機的解讀之上。
其一、孩子在六歲之前,會伴隨著空間知覺敏感期的渡過而成長,這時的孩子在某一時間段中會表現(xiàn)出特殊的喜歡從高處向下跳的行為,且樂此不彼。這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探討自已與空間關系的必經(jīng)之路,所以父母要支持孩子的這一探索過程。但當孩子的行為出現(xiàn)在不恰當?shù)膱龊先纾河胁话踩碾[患或踩踏公共場所的坐椅時,家長不但要說出“不可以”,而且要想到告訴孩子你怎么樣就可以。如:“你可以在床下墊兩個枕頭,這樣你就可以從床上向下跳了”;或“你不能踩在座椅上跳,你可以到那邊的花池的水泥邊上向下跳”。
其二、如果孩子的不恰當?shù)男袨橹皇菫榱宋改讣八说淖⒁鈺r,則父母除了要留意孩子的感受,在以后的生活中隨時調(diào)整對孩子的關注之外,在當下父母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漠視和淡化。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同時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暫實的離開他。讓他的這種不良的行為實施后不能獲益(有時父母打、罵也是孩子獲得關注的一種獲益)。
其三、無論是什么原因,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都不可在眾人的面前進行打罵。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他們的自尊建立在父母及成人對他的尊重,自尊的建立可以構建出健康的自信心。如果父母經(jīng)常在外人面前指責甚至打罵孩子,那有可能使一個個體的自信心消失殆盡。